在复合材料电池外壳的制造中,脱模剂的选择至关重要,需综合制造工艺、树脂类型、性能需求及后续加工要求,核心目标是实现高效脱模、保障表面质量、不影响材料性能且适配规模化生产。以下为系统的选择策略与关键考量因素:
一、明确核心约束:制造工艺与树脂类型
脱模剂的选择首要在于匹配复合材料电池外壳的成型工艺和树脂基体,这是保障脱模剂兼容性的基础。
1. 按成型工艺分类选择
不同工艺对脱模剂的 “附着性、耐冲刷性、耐温性” 要求差异明显:
* 模压成型(热压 / 冷压):适用于SMC/BMC、预浸料等工艺,模具温度80-180℃,树脂固化压力1-10MPa。需选用耐高温、成膜性强的脱模剂,如硅酮类、氟碳类或聚合物型,防止高压下脱模剂被“挤出”造成脱模失败。
* RTM(树脂传递模塑)/ VARTM(真空辅助成型):树脂通过压力或真空注入模具,对脱模剂 “抗冲刷性” 要求高,需避免脱模剂被树脂冲走引发局部粘模。推荐溶剂型或半永久性脱模剂,如含氟聚合物涂层或改性硅氧烷,其成膜致密可抵抗树脂流动冲刷。
* 缠绕成型:用于圆柱形或异形外壳制造,模具多处于旋转状态,要求脱模剂均匀附着且迁移性低,避免离心力导致局部脱落。蜡基脱模剂(如微晶石蜡)或水基硅乳液操作便捷、成本较低,较为适用。
* 3D打印 /additive manufacturing:针对梯度功能材料或复杂结构,需脱模剂低残留、易清洁,避免污染打印喷头或影响层间结合。水基脱模剂或可降解聚合物型更适配,能减少后处理负担。